濕法回轉窯是因其工藝簡單、質量穩定、污染較輕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,在水泥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濕法回轉窯窯灰的處理方式主要分為窯尾喂入、窯中喂入、窯尾和窯中各給入、窯頭喂入這四種,某水泥廠的濕法回轉窯窯灰喂入方式為,窯尾喂入60~80%,其余加入20~40%加入水泥磨作混合材。實際生產中,該喂灰方式設計存在著一些問題,影響著生產的進程,經反復改進,效果顯著。
一、窯尾喂灰工藝簡介
原設計工藝流程見圖1。
電收塵器收下的窯灰通過提升機1和絞刀2送人窯灰倉16,然后再通過雙管絞刀3、緩沖倉5經皮帶秤6計量后送入雙軸攪拌機7。來自料漿池的生料漿通過穩流倉12、料漿流量計13、標定缸15進入雙軸攪拌機7內與窯灰混和,混和后通過喂漿管18送入窯內。料漿的流量由流量計13調整,窯灰的流量由雙管絞刀3調整,兩者都與窯速保持同步,由窯頭的中央控制計算機統一控制。
多余的窯灰通過提升機1直接送入旁路窯灰倉17,然后由散裝機10裝入散裝車19,再送至水泥磨頭的窯灰倉。
濕法回轉窯
二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
回轉窯投產后因散裝機10的設計安裝存在問題使窯灰的旁路系統無法使用,我們通過調整雙管絞刀3轉速與窯速的比例關系試圖將窯灰全部喂入,但由于喂漿管18經常發生堵塞,無法加大窯灰入窯比例,不得不將部分窯灰外排。分析堵塞原因后發現清堵器8結構設計不合理,如圖2所示。
原設計的清堵器拉桿無支撐,在重力作用下發生變形,和下料管的中心線有一定偏移,導致活動不暢。另外,清堵器的下落是靠清堵盤和拉桿的重力作用,而原清堵盤的重量太輕,且結構不合理。
該廠對清堵器進行了如下改造:首先在其輻板下各焊了一塊三角形的鋼板,使其頭部形成錐形以利于下落;為了解決拉桿偏移,制作了一個支架使拉桿與下料管中心線重合,如圖3所示。操作中注重合理設置工藝參數,保持雙管絞刀3轉速與料漿流量計轉速的比例關系,并與回轉窯同步,保證窯灰在雙軸攪拌機內攪拌均勻,避免產生泥巴圈及反料漿的現象。
窯尾喂灰系統經過上述改進后,至今已使用一年多,運行穩定,沒有堵塞、結泥巴圈、反生料漿等事故發生,同時由于窯灰全部從窯尾喂入,減少了粉塵的二次飛揚,使公司的衛生環境大為改觀,總的來說,此次改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